主持人:今天,就目前的新冠病毒、水痘及手足口病感染等冬春季传染病有关问题进行解答。 主持人:首先,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及疫苗接种是什么情况? (一)目前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是怎样的? 答:4月1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023年3月30日降至2967(检测阳性率为0.7%),抗原阳性结果降至115(阳性率为0.4%)。全国目前仍有散发新冠病例,目前处于低水平流行状态。 (二)新冠病毒感染是否会发生第二波疫情? 答:去年12月国内的新冠感染高峰加上疫苗接种获得的人群免疫,将会在6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提供一定的针对新冠感染的保护力。但从个体看,一些免疫力较弱或免疫反应不持久的人群,包括有免疫缺陷、基础病等,在面对新冠病毒时有可能发生二次感染。此外,即使对于免疫力正常的人群,如果一次性进入体内的病毒量大,也有二次感染的可能。 因此,考虑到目前叠加流感的形势,建议大家继续保持密闭场所戴口罩、勤洗手和开窗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和咳嗽礼仪等卫生习惯,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三)我国已经经历了一轮全国范围的疫情流行,还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嘛? 答:当前,全国整体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但新冠病毒并未消失,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仍持续存在。不同人群免疫水平还存在差距。在此前疫情中,未感染且尚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未来仍存在感染并发展成重症的风险;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由于疫苗或病毒诱导的抗原刺激不足,免疫保护效果也明显弱于完成基础免疫后再感染获得的混合免疫。加之保护性抗体会随时间延长发生衰减,现阶段部分人群仍需接种疫苗,进一步强化自身免疫能力,补齐免疫水平差距,降低未来可能出现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四)当前哪些人需要接种新冠疫苗?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接种? 答: 前期,结合疫苗研发进展和特定人群患病风险,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了差异化的疫苗免疫程序。具体包括,3-17岁人群需完成2针灭活疫苗或3针智飞重组蛋白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18岁以上人群要在基础免疫的基础上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其中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还需完成第二剂次加强免疫。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现阶段是否需要接种疫苗要根据感染情况、既往接种史以及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确定。如果在此前疫情中未感染,但尚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则需要继续完成后续剂次的疫苗接种。如果在此前疫情中已感染,但在感染前尚未完成基础免疫,则需要在感染3个月后再接种1剂次疫苗。是否曾感染可以通过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发热、咳嗽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且具有流行病学史(与感染者存在无防护接触等)进行综合判定。 主持人:第二方面,关于目前的水痘感染是什么情况及如何预防呢。 (一)为什么校园内易高发水痘感染? 答: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和传染性都很高。儿童出生后6个月内由于母传抗体的保护,可以免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侵袭,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母传抗体逐渐消失,儿童便处于水痘的易感状态。 而托幼机构、学校是儿童聚集的场所,具有人员密集、相对封闭、内部人员流动接触频繁,加之儿童免疫系统和身心健康尚未发育成熟、儿童疾病防控知识和意识有待提高等特点,一旦有传染源输入,很容易在托幼机构、学校造成水痘爆发流行。秋冬和春末夏初是儿童在校、在园时间,儿童近距离接触机会增加,暴露和感染风险升高,加剧了校园水痘季节性的流行。 (二)学生如何提高战“痘”能力? 答: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及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仅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虽可有效降低儿童发病率,但仍存在水痘突破病例的风险,发生率约15%-20%。而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的保护率可显著提高,相对于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人群罹患水痘的风险可降低3.3倍。人群水痘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85%-90%可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有效降低托幼机构和学校的集体单位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 为守护孩子健康,尽可能保障正常教学秩序,水痘疫苗已纳入大连市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疫苗种类,未完成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且无水痘疫苗禁忌症的人群应尽快本着知情同意的原则自费自愿完成2剂次水痘疫苗的补种。 另外,为做好校园水痘疫情防控,学校还应做好教室勤通风换气、环境消毒、缺课登记、健康教育等工作,落实水痘疫情监测和患者隔离治疗等,多措并举,共同预防校园内水痘疫情流行,切实保护儿童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 (三)水痘一般要隔离多久才能返校? 答:水痘隔离期没有明确的固定时间,主要是因为水痘患者需要隔离到皮疹完全干燥、结痂,所有水痘皮疹结痂,水痘的传染性才能消失。不同患者皮疹完全结痂的时间并不一致,所以水痘患者要看皮疹的情况决定隔离时间,这个时间一般大约在1-2周左右。 主持人:第三个问题,关于目前的手足口病感染是什么情况及如何预防呢。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至少20多种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或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感染引起的丙类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婴幼儿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多发。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吸入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或接触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等呼吸道途径感染;也可经口摄入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如玩了被病毒污染的玩具或使用了被病毒污染的文具后没有洗手就吃东西或触摸口鼻黏膜等粪-口途径传播。 (二)手足口病临床症状是什么?是否存在后遗症? 答: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皮疹、疱疹。发热多数表现为急性发病,一般为低热,小于38℃;皮疹多发于手足,表现为数个略微隆起的红色斑丘疹。一般不疼不痒,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疱疹多发于口腔,开始时为红色斑片,继而发展为水泡,破裂后形成溃疡。 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等。判断患儿是否是重症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很多,但很多都是局限于医院里,所以建议家长及时带领孩子前往医院就医。 (三)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答:1.正确洗手保持卫生 病从口入,粪-口途径是手足口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学习并应用六步洗手法,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至少20秒。 2.定期清洁消毒 定期清洗晾晒孩子衣被,对奶瓶、玩具、餐饮具等定期清洁消毒。 3.少去人口密集场所 在疾病流行季节避免频繁前往人群密集地方,如需前往,请做好个人防护。 4.发病及时请假隔离 手足口病排毒时间长,需隔离至发病后14天。在此期间患儿应避免上学或前往公共游乐设施玩耍。 5.及时接种EV-71疫苗 该疫苗仅对肠道病毒71型有保护效果,因手足口的病原体较多,所以无法完全抵抗手足口病。但我国约一半的手足口重症病例为该型别感染,且肠道病毒71型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该疫苗虽然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但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因此该疫苗对预防重症手足口病有极大意义。 (四)孩子去年得过手足口病,为什么今年又患病了? 答: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的一种传染病,比较特殊的是,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即会有十几种病毒导致手足口病,而且每种之间不能相互免疫。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每年流行的肠道病毒种类都不一定相同。因此去年患病后,今年还是有可能患病,甚至一年之间多次得手足口病的患儿也是大有存在的。
|